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2022-02-22 15:24:16

浏览量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好比一把伞,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起到保护作用。控制环境构成了单位管理层营造的有利于防范和发现错误和舞弊的控制措施和氛围。具体的内容又包括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内部责任的认定,各层次参与治理的程度,对财务会计以及相关职位胜任能力的重视,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相关内容。

事实上,许多企业根本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仅是认为国家的合规性要求和制度建设,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经营效率效果性的提升作用、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作用。这使得内部控制的建设停留于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建设的层级过低。




PART 01 

内部控制建设的本质为流程再造




当前,许多人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是在制定一套规章制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并对外进行披露。简单的将内部控制建设视为符合外部监管需要而进行的合规建设,但并不了解内部控制建设的本质是在进行流程再造。


从目前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思路来看,内部控制先要实现制度流程化,然后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最终实现信息化,其本质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后的流程梳理,并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对原有制度还原为流程后进行再造。



PART 02

内部控制的流程再造思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与业务运行效率的提升



目前,许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层级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落后的管理技术的产物。庞大的中间管理层容易会造成机构设置重复、分层过度、分工过细,形成管理机构臃肿,最终造成一个组织内部信息传递迟缓,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反应不及时。更为可怕的是,部门之间的分割管理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各个部门往往仅关心局部利益,而不关心整体利益,难以实现一个组织的全局最优化。例如,审批协调环节过多,增加了许多的无用作业,导致效率下降、费用增加、降低价值创造的能力。


运用内部控制流程再造的思想,在单位层面,有利于实现对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的分立,合理的垂直授权与横向的分权制衡,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加。在具体业务流程层面,运用流程管理,有利于通过明晰的岗位职责划分,增强员工在流程管理中责任感与相互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PART 03

运用内部控制流程再造的思维,有利于解放劳动力去从事更加具有增值的工作内容,避免缺位、越位、错位现象



内部控制的流程再造有利于实现具体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有业务都能够实现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重复性强、低附加值、占用大量劳动力、可流程化、可最终信息化的业务。一个组织一旦建立了这些流程和相应的执行标准,管理者就可以将一些大量重复出现的具体工作授权给下属,由下属按照标准去执行,避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这样一来,高层管理者就有大量的时间研究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的经营管理问题,将他们从日常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素质和日常经营管理的效率。


以会计控制为例,如果大量的财务人员仍然迷恋于具体的核算、甚至报销业务,它就不可能有精力去从事更加具有附加值的管理会计业务。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为管理者的决策更好的进行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会计控制对业务延伸,实现管理控制。


PART 04

内部控制应根据组织管理的现实循序渐进



内部控制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内部控制框架以及风险管理框架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不断演进的。如果前一个阶段没有做好,下一个阶段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今,在内部控制建设的阶段,我们的法律法规倡导全面内控建设,既建立合法合规的内控,也建立更高级别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但事实上,这种全面内控的建设更多实现了迎接外部监管的需求而进行的披露,而并不能达到真正有效执行的目的。真正的内部控制建设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按步骤循序渐进的步骤,不断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