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内控问题,企业IPO隐形杀手,敢忽视吗?

2024-10-30 10:26:09

浏览量

企业闯关 IPO,需满足一系列条件,不同资本市场板块(主板、创业版、科创板及北交所)上市条件虽有所差异,但都面临业绩、规范运作、经营合规、财务规范、财报信息真实可靠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其中,业绩真实性、规范运作、财务会计规范均与内部控制相关,内部控制基础薄弱或不规范影响企业业绩真实性、规范运作与经营合规有效性,对IPO 申报进程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国内IPO企业存在的常见内控问题

内控环境与基础薄弱,个人主义与人治色彩较重

大多数IPO企业,尤其是民营类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经营管理理念、风格及文化深深嵌入了老板实控人的个人色彩,所有经营政策、决策及管理要求都经老板拍板决策,事事请示老板,老板授权较少。

很多事情缺乏具体规章要求,或者即使有制度规定,一碰到任何风吹草动或什么额外情况,就请示老板,老板依据个人经验判断拍板。

时间一长,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加上习惯主义,企业管理者并不期望有太多条条框框的规定和约束,人治色彩过重,长期来看,会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这其实与企业IPO要求建章立制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组织过于精简,一人身兼数职

民营企业受人员成本控制影响,在组织架构上一般都相对较为精简,人员较少,造成企业内部兼职现象非常普遍,人员兼职过多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方面,造成组织内部岗位职责不清,人员干多干少无法清晰衡量,给人员定薪和考核带来非常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很多岗位职责属于不相容职责,兼职过多虽然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和提高办事效率,但容易造成出错或舞弊现象。

很多舞弊现象发生,是因老板或管理层过于相信员工能力,而放松对其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所致。

管理规范性差,财务与业务信息割裂

IPO类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重业务发展,轻规范管理,尤其在财会领域体现更为明显,常见表现为:

  • 会计核算系统不够健全,缺乏规范性,很多财务账务处理依据不充分,原始基础凭证及资料缺失等;

  • 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较为严重,业务经营信息与财务核算端信息缺乏互通,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监控;

  • 信息化水平较为薄弱,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缺乏接口,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递错误等,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水分等。


流程制度缺乏体系性,流于形式

IPO类企业,由于组织架构精简、管理类人员不足以及处于发展成长期等原因,造成制度普遍缺乏体系性,主要表现为:

  • 制度缺:很多业务及管理活动行为缺乏制度规范和约束,主要依靠“人治”为主。

  • 制度乱制度缺乏系统规划,各部门基于部门本位主义原则进行编制,未考虑制度与制度间的衔接性,或因专业原因,无法在制度编制时做到全面统筹考虑。

  • 制度散:未做到事前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而是在东窗事发后,老板觉得事态严重了,才觉得需要出具内控制度规定。

  • 制度旧:很多制度出台后,长时期未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改变,制度是原来的制度,但现实操作执行却已经出现较大的变化,造成内控制度与实际执行脱节。


近年来 IPO 申报企业内控现状

因为IPO上市合规需要,IPO类企业在上市辅导机构辅导下,不得不推进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建立相应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但在此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出现了一些认知误区,导致内部控制变成了走过场,相应的有不少企业尝到了因在内部控制方面敷衍、侥幸而带来的苦头,如IPO进程拖长、遇到现场检查慌忙撤材料、IPO被否,等等。

据披露信息统计,2021年至2023年,IPO被否企业一共有69家,从这69家被否企业审核问询问题来看,有34家提到了内控问题,占比达到49.2%,这还不包括终止审核或撤材料的部分。

image.png

近三年IPO被否案例可知,要么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存在问题,要么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存在不到位,反映了相当一部分IPO企业在冲刺前,并没有有效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基础管理规范问题。

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内控问题无疑已成为企业IPO“杀手”主力之一,企业不得不重视!


IPO申报企业存在内控问题原因

之所以出现因内控问题而被否的情况,有两种基本原因:

第一种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可以带病闯关过去,这其中也不乏中介机构存在类似的侥幸心理。

第二种是知道其重要性,但不知到如何有效贯彻,应做到什么程度,这个一方面要看中介辅导机构水平和经验如何、专业胜任能力是否胜任、对监管审核力度吃的够不够,等等;另一方面与中介机构尽职尽责有关,比如一些券商保荐机构扔给企业一套制度参照使用,不管其是否适用性与执行有效性,这其实是一种不太负责任做法,会让企业觉得内部控制就等于一套制度那样简单,主观上容易导致企业对内控不重视,没有正真做到有效整改落实!实际执行存在两张皮,内部控制也没有专人去抓和督促一旦遇到现场抽查,就很容易露出马脚!

内部控制不仅涉及事的管控,还涉及事情背后的"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内部控制也不仅仅一个点的整改,而是涉及由点触发到线和面,或者说是点、线、面的系统性改变或优化调整,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思想观念上有改变、要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以及相关配套机制建设,等等!

全面注册制已经到来,监管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拟IPO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内部控制也被视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内部控制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做的实不实、以及如何做的实的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