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陕西监管局以“四新理念”全方位推动 内部控制与监管工作有机融合

2025-04-21 08:46:42

浏览量

深化内控机制建设,是落实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财政监管“免疫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陕西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着力完善制度内容、健全流程管理、强化制度执行、推动成果运用,实现内控环节相扣,权力规范运行,风险防御有效。

  一、立足新环境,紧盯建章立制,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始终将内控建设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根本,在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上深下功夫,不断提高监管干部自觉维护内控机制建设和运行的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推动内控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一是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在常学常新中深化内控意识。局党组结合传达学习财政部内控委会议精神,多次强调内控建设与监管职能职责相匹配、相促进的重要性,组织干部落实财政大讲堂、部内内控专题等线上培训任务;落实党组研究、处室研讨、个人研学等“三研”要求,依托现场会议、交流群组、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学在日常、做在平常、融入经常的“人人学内控,处处有内控”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局干部在内控建设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绾好综合发展“同心结”,在通盘筹划中挖掘内控韧劲。按照财政部提升内控工作质量要求,树立抓内控、抓业务“两手抓、两手硬”的鲜明导向。根据自身发展,着眼省情实际,结合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任务,聚焦党建品牌、地方财政运行、转移支付等工作,剖析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内控工作年度计划,研究修订提纲、部署具体任务,构建内控委抓总,办公室协调、处室分工、个人献策的“四阶梯”内控管理机制,深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内控架构服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潜力。三是扣好风险监测“连环锁”,在查漏补缺中凝聚内控力量。聚焦扎好内控制度“笼子”,安好执行过程“辔头”,将风险隐患排查、流程漏洞查找、自我监督查摆等“三查”任务贯穿始终。结合综合考评、巡视反馈及日常工作,开展内控制度修订完善、自查自评自纠等工作,全面审视财政监管权力,梳理业务制度缺项,查找关键环节漏洞,分析执行过程弊端,持续抓好薄弱环节、根除问题病灶。历经5次商榷、2次调整、数次精修,补充风险点位60余项,增设涉密风险30余个,细化岗位管理50余项,完成《财政部陕西监管局内控制度》,建起内部控制“铜墙铁壁”。

  二、把握新路径,实施流程式管理,实现防范风险目标

  灵活运用内控工作中计划控制、目标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管理控制手段,完善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围绕新“三定”职能,进一步明确监管事项,更新监管工作流程,不断推进内控规范化、标准化。一是安装制度流程“防滑链”,提升制度建设的适用性。开展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控制活动,进行规章制度梳理检视,推动业务制度立项拟定、发布评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制度“制定—检视评估—完善”良性循环。结合流程评估、结果评价等标准“翻、晒”制度,持续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财政直达联系点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业务规程30余项。运用穿行测试方法,监测制度设置与实施情况,在审核核减科研单位非刚性支出、检查“户表改造”涉企违规收费整改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二是制作权力运行“紧箍咒”,提高防范风险的有效性。坚持领导“把脉”,处室“把关”,重点对照工作职能、管理权限等方面,健全分事行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构建调优、调活的岗位运行机制,综合处室特色、干部特点、复合人才培养等需要,全年跨处室轮岗交流干部6人。针对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监控,中央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审核等工作,细化跨处室岗位分布,明确初审岗、复核岗、管理员、A/B岗等分工,推动问题预警、初筛核实、认定上报等管控流程合理、规范、高效,推动实现科学有效管理、权责正确行使。三是做优监管过程“流水线”,强化业务动态风险监测。应用内部控制评价执行测试方法探测风险,将防范风险嵌入业务发展和管理全过程,实现问题早发现,监管早介入,隐患早杜绝。近年来,针对转移支付资金类别,剖析“收、支、管、调、防”等存在风险,开展预算申报、动态监控以及绩效评价等全方位审核。紧盯进度、流向、余额,“全流程”监管财政直达联系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动向,“闭环”监控立项可行性、资金申报拨付、工程实施、验收使用及绩效评价等,严防资金违规使用漏洞。

  三、推出新方法,细化清单式管理,推动内控良性循环

  “办事有清单,干事有底气”。应用内部控制目标管理,推动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由体及面、由面及点,分解工作、梳理事项,用“清单”绘制“作战图”、撰写“好文章”,推动内部运转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一是抓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内部建设“内力”。坚持“党建引领、内控先行”,推出“清单式”管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内控建设提供优质“土壤”。建立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季度工作、现场检查岗位责任等履职清单;列清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问题8项,措施30余条,整改成效涉及25个方面;建立“陕财监管守初心追赶超越绘新篇”党建品牌工作台账囊括25条管用措施,用“行动清单”“成效清单”凝聚起党建引领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练好内部建设“内功”。把握内控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异曲同工之妙”。坚持聚焦民生项目,围绕老旧小区、医疗保险、就业补助、农业保险、普惠金融等方面,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18项,其中督导“厕所革命”,促进财政困难县解决拖欠工资,监督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13项已完成,其余5项稳步推进;组织开展“送政策下乡”“直接走访基层”等活动,跟踪城乡义务教育、公益性岗位资金效用,协调解决疫苗补助拨付缓慢等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建设监管服务“窗口”。三是抓好综合考评项目,增添内部建设“内劲”。力争将内控制度“体检”成效反馈于综合考核“成绩单”,实现内控建设、业务质量提档升级。围绕年度考评计划,对照考核指标,制定《综合考核责任清单》,分解考核任务,明晰工作环节、规范业务流程,细致梳理18项135件,提出措施150余项。应用月度分析汇总、季度成效统计、半年工作总结等形式,推进一步记录一步,解决一个销号一个,让清单成为“指挥棒”“加压器”,保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推动年度工作“枝繁叶茂”。四是抓牢调查研究路径,拓展内部建设“视力”。立足内控监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点,紧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监管成效有益思考,建立拟报送信息清单。深入基层由表及里研机析理,推动各项工作“拔节生长”。在非常规天然气、应急物资保障、涉农资金、企业融资、住房租赁、生态保护、高校体制改革等方面形成调研成果。截止11月26日,上报专题材料、调研成果216篇,其中省部级领导批示19篇;简报杂志、新闻论坛等栏目采用105篇;办公厅通报前三季度信息编发采用情况名列第三。

  四、聚焦新航向,强化绩效管理,开创工作新局面

  始终坚持拓宽内控管理的辐射面与影响面,从业务抓起,让制度严起、把规矩立起,推动内控机制建设向“见成效”转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新格局。一是统筹工作布局,提升监管效能。坚持“1+X”工作模式,节约管理成本、时间成本,推进内控建设与重点任务、常规业务“齐步走”。开展部门决算编制审核时,统筹推进授权支付、政府采购、会计核算、账户管理等监管任务;审核医疗保险补助同时调研县(区)财政直达资金管理情况、“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推进等情况。注重“隔山打牛”,完成规定决算编制审核同时,跟踪领域共性问题的整改;收到部发《关注函》后扩大复核范围,深挖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线索,目前全省违规资金如数收回国库,取得“监管一点、规范一片、影响一方”的良好效果。二是注重多方交流,优化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有效防范主观风险。针对政策执行、流程环节疑问,及时请示部内司局,防范认知偏差发生重大风险。通过局办公会、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赴业务现场监督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找到工作“最优解”。注重用好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法宝”,针对暴露问题、流程优化等征求改进措施意,及时规范工作方向。加强与陕西省财政厅沟通,搭建纪检监督合作平台,拓宽联动机制。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运行效率。畅通信息流传递渠道,以信息化手段采集存储、识别处理、运用传递有效信息,规避因信息不对称、信息泄露引发系统性风险。坚持用好综合管理平台,以归口业务全处阅知、特色亮点全局阅知、优秀文稿全局传阅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实施网上监测,利用14个财政部和属地部门开放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加快转变监管方式。今年,陕西监管局先后荣获“服务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秀中央驻陕单位”“陕西省直机关先进职工之家”“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